2013年6月24日 星期一

醫院,醫店?遇上推銷「健康」的醫生?

Picture by {Vier} © CopyRighter

有人說,過了30歲,你不能不懂政治,那健康的部份呢?

某次好像看過某個報導還是傳記之類的,那位仁兄說:「我們的生活必須仰賴著植物(飲食或呼吸等等都是),我們卻從來沒有認真認識、瞭解它們。」
有人說,你不能只喊著民主的口號,卻不參與,你必須瞭解什麼是民主。
也聽過,法律只保護懂法律的人,所以活在一個法治社會,你不能不懂法律。
而我寫過,許多專家也說,你不能不懂投資理財,就像金融風暴一樣,你不碰不代表你不會被影響。
當然,某些出版社為了推書,一定也寫過你不能不懂經濟學之類的。

扣除了睡眠8小時、工作8小時,剩餘的8小時要通勤、要吃飯、要上廁所……
人生到底有多少是我們「不能不懂」的事呢?


上週五晚上把工作室整個重新整理過,書櫃跟工作台也換了位置,勞動了整個晚上之後,隔天早上睡醒腰酸背痛,想想自己是很久沒有規律運動了,但是體能何時變這麼差,沒想到吃過早餐後便開始頭暈,念頭一轉發現慘了,急忙補充維他命和大量的溫水,不過為時已晚,整個人開始發燒起來。

因為家姊是護理師,耳濡目染之下,有些小常識聽久了便銘記在心。
(例如發燒其實是不會燒壞腦子的,請不要再誤會了)
而我的生活健康也大部分都是她在照料,通常我只要一發現身體不對勁,就會喝她給我的一種等滲透壓的維他命,可以趕在發作起來之前改善狀況,不巧前陣子喝完了,只得吃家裡的維他命含片,但是效果有限,身體開始發熱發冷兼發汗,昏昏沉沉睡睡醒醒一陣子,傍晚便出門找附近的耳鼻喉科看醫生。

因為很多診所都有午休,唯獨看到某一間診所亮著燈,就走進去掛號,付了200掛號費,護理師要我稍等一下,說醫生10分鐘後開始看診。後來等了大約30分鐘後,門口的號碼才亮了起來,病患魚貫進入診所,在我前面大概有三四個人,看完後輪到我進去診間。

護理師熟練的拿著溫度計對著我,在額頭嗶了一下「38.5度。」又在頸動脈嗶了一下「41.5度。」
醫生一邊敲鍵盤,一邊問:「怎麼了?」「發燒,那有頭暈嗎?」「沒有咳嗽喔?」「沒有流鼻水?」「皮膚有沒有特別的異狀呢?」問完後,醫生拿一支冰棒棍抵住我的舌頭,看看喉嚨,再拿聽診器聽聽心跳。
大概瞭解了我的狀況後,醫生說現在很不舒服嗎?幫你打一針好嗎?我說好。接著醫生說會開一些藥給我,這症狀應該很快就會好。我點點頭。
在此時,醫生突然把視線從螢幕移開,看著我,問我有沒有上班,我心想應是開藥怕嗜睡,我覺得這不影響我生活,便答沒有。然後他又接著問我最近有沒有抽血,身高多少,體重多少,我覺得很奇怪,難道他看到我有什麼其他的身體狀況嗎?他又接著問了很多問題後,低頭寫了一張紙條,然後要我去隔壁診間等,說等等會有護理師幫我打針。

我站起來後,越想越奇怪,便問醫生為何要詢問抽血的事情,醫生就開始講說:「像你這樣的身高體重其實太輕了啊,如果沒有公司幫你體檢的話,建議你病好了以後,空腹來這邊幫你做個身體檢查喔,balabala……。」講了很多關心的話,但是我沒放在心上,想想這樣簡單的抽血不就是驗膽固醇、尿酸等等,平時社區就有這樣的機會,不想特地跑來耳鼻喉科做體檢,說了謝謝以後,就走進隔壁診間等打針。而尾隨的護理師將剛剛那張紙條遞給我,上面寫了日期,並附上一張名片,說醫生幫我預約星期二了,到時候可以來體檢,我接過手,塞在口袋裡。

等候的過程有點漫長,因為護理師不多,她們忙進忙出。
這時診間似乎來了一對情侶,是男生不舒服,因為他的聲音很洪亮,他跟醫生的對話可能整個診所都能聽到,我半暈半清醒的情況下,也沒仔細聽,但是後來他看完診後,醫生一樣問了一些關於身體健康的問題,然後對男病患說:「像你這樣體重其實有點過重喔,建議你改天來做身體檢查……」聽到這裡我覺得,咦?這醫生是有業績壓力嗎?一樣的推銷步驟跟手法,就好像每次去威秀看電影他們一定要幫你配一套飲料爆米花似的。

終於等到護理師拿著兩枝針筒來,慢慢地推完兩針以後,要我稍微躺一下,沒有不舒服的話就可以離開了,我大概發呆了幾分鐘後,就走出診間,到櫃檯拿回健保卡。
「不好意思,那打針要跟你收280元喔。」
啊?剛剛醫生沒說啊,是我太久沒看醫生了嗎?現在打針都是自費嗎?
但是針劑都已經在我身體裡跑了,我也不好意思,心裡的OS一句也沒說,點點頭便拿了錢給護理師,隨後她遞上一張紙條,內容大概就是我同意是我自己主動要求要打針,而且完全接受自費打針,並且確定已經付錢了。
我不知道為什麼要簽這麼偏頗的同意書,明明跟我的「意願」大相逕庭,反正我錢都給了,隨便簽簽我就走了。

而出了診所,回頭一看才發現,這間耳鼻喉科的2樓是藥局,而3樓是醫美診所。

才突然想到剛剛醫生說要幫我打針時,有說要幫我補充些維他命,該不會打的其實是美白針,只是沒有稀釋成點滴那麼大包而已,然後還簽了一張莫名其妙的同意書,避免以後找上門來鬧事?
可能是我真的想太多,因為我很少看醫生,也許從很久以前打針就已經變成自費了,是我自己搞錯狀況。
但是我不得不聯想起,醫生剛剛提過的體檢,我基本上有些理解,再不懂也可以問姐姐,但是如果比較沒研究的病患,會不會耳根子一軟,事後就來做體檢,接著就被送上三樓瘦身或是打雷射了呢?

人生病時,視狀況而定,有時只是打打噴嚏,但是嚴重的話,真的是心力憔悴,無法思考太多,醫生講什麼,就拼命點頭,照單全收。而當他們隔著口罩,用溫柔的語氣對你推銷各種包裝著健康之名的產品時,我們該如何分辨,該如何取捨,該如何跟醫師對等地討論自己真正需要的部分呢?

也許醫生也是真心希望我們身體健康,我不該度君子之腹。
但是希望大家能回想之前新聞常在探討的事,
如果我們一直對於健保的問題視而不見,對於護理師的權益視而不見,對於醫師的人身安全視而不見,那麼,這些醫療人員只能另尋出路。
最終的結果是,我們會有很多醫生可以幫我們整型,或是做昂貴的健康檢查。
但是生病時,只能自求多福了。

這樣的「複合式」診所,
不是一個開端,也不是一個結束,是一個已經在洪流上的趨勢。

而除了政治、民主、法律、經濟學…等,
我想,我們可能也必須開始瞭解相關的醫療常識了。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